2020/08/21 浏览952次
餐饮用工新常态:成因与对策
(一)用工难的成因
对于中国的餐饮企业来说,“招工难,留人难”问题持续困扰着它们。为什么餐饮从业人员离职频率高?大体有以下几个因素:
1、薪酬因素
大多数人工作的目的,都是获取劳动报酬,用以维系自己及家人的日常生活。作为操作相对简单的餐饮行业来说,从业者将工资待遇视为决定性因素的不在少数。从人性的角度来讲,人都是希望尽可能地获得更高的工资,但由于中国餐饮企业存在野蛮生长的共同特点,企业在员工的待遇方面没有系统性的管理机制,尤其是在同一家餐饮企业工作几年以上的员工,与刚进企业时的工资待遇大体一样,它们希望自己有增加工资和待遇的机会。一旦发现加薪无望时,老员工便会去寻找跳槽机会,提高个人的工资待遇。
2、职位晋升因素
对于员工来说,工资待遇和职位晋升是相伴相生的。晋升不但是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认可,也能够唤醒他们的工作热情。目前,像中低级厨师、服务员、洗碗工等之类的一线及后勤人员,他们的晋升机会很少,所以在当前的餐饮企业工作,只是一个积累经验和过渡的过程,一有机会就会去到新的餐饮企业工作,谋求更高的职位和工资待遇。
除一线餐饮基层从业者之外,餐饮行业的高级厨师、职业经理人等高级员工,也会因为新开张餐饮企业急需人才而被以更好的职位和薪资挖走。因此,便造成了餐饮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。
3、社交需求因素
餐饮行业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是,企业中的员工常常会“拉帮结伙”,这种“抱团”现象的出现,突显出的社交需求。社交需求的存在,使餐饮从业人员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非常高,他们渴望与自己的同学、同乡以及曾经的同事在一起工作。因为对于熟悉的人来说,餐饮从业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更加顺畅。他们之间的交流,不但可以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,还可以使他们所在饭店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。
不过,社交需求因素也具有极大的弊端。如果餐饮企业的某些决策引起少数员工的不满,少数员工的不满会延伸到多数“抱团”在一起的员工不满,便有可能发生集体性离职的情况。这种类似的情形,目前在中国的餐饮行业中极为多见。
(二)用工难的解决对策
有调查显示,餐饮企业为了能够留住员工,主要采取了两种应对措施。其中,从薪资角度——以“提高员工福利、增加工资”方式来留住员工的企业比例为75.7%;从培训角度——以“加大培训力度、提高员工技能”方式留住员工的企业比例为33.8%。